当前位置: 中国冰球协会 > 联赛 >

   新华社哈尔滨9月21日体育专电(记者邹大鹏)2005-2006赛季亚洲冰球联赛开赛在即,中国参赛队哈尔滨队的冠名却依然没有着落,对于这个以俱乐部为主体参赛的联赛,哈尔滨冰球队的处境实在是尴尬,冰球项目在冰城遭遇赞助商关注的冰点,让人倍感中国冰球市场化道路之艰辛。

 哈尔滨市体育局副局长邢其运告诉记者,亚洲冰球联赛的参赛主体应该是俱乐部,而中国去年的两支参赛队伍哈尔滨队和齐齐哈尔队都算不上真正的俱乐部。在参加执委会讨论时,参会的都应是各俱乐部的老板,而哈尔滨队和齐齐哈尔队只能由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客串”老板。今年,哈尔滨队依然只能由相关负责人再次客串老板,而球队目前尚未找到冠名商,市场化运作遇到了不小的难题。

 其实,哈尔滨冰球队市场化遇冷,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冰球市场化的大环境。与国外冰球市场化的火暴相比,冰球运动在中国市场化的步伐十分缓慢。近年来,参加国内冰球联赛的队伍越来越少,女子项目甚至出现了哈尔滨队一枝独秀的局面,冰球运动的受关注度不断下降,国内赞助商对其也逐渐失去兴趣。与足球、篮球等项目相比,场面激烈本应吸引更多眼球的冰球运动成了被冷落的旧日黄花,由于缺少关注,更形成了恶性循环。

 今年,亚洲冰球联赛再次试水中国冰球市场,并与中国冰球协会合作注册北欧中国联队,准备搅热中国冰球市场,这对中国冰球来说是个难得的新契机。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冰球市场的潜力十分巨大,如果借亚洲联赛东风成功开发,不仅可以提高冰球运动的受关注度,也可以加速中国冰球联赛市场化进程,培养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并最终在冬奥会项目上取得突破。

友情链接

中国冰球协会微信公众平台 关闭